百校研究生颂百年 | 知无央,爱无疆:厦大与党的百年之缘
庆祝我党 百岁诞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百年前的七月一日,一个伟大的党诞生了,她就是中国共产党!她是汪洋大海里的航标,她是团结进取走向胜利的旗帜。她像初升的太阳给沉睡的大地带来曙光;她像一盏明灯照亮中国革命的航向!
一百年来,炎黄子孙在镶着铁锤镰刀的党旗指引下,同心协力,冲破重重迷雾,砥砺奋进,奔向光明,奔向前方,铸就了今天共和国的鼎盛与辉煌!
穿越历史的云烟,腥风血雨的岁月似乎展现在眼前。中国共产党创立后所走过的路途异常艰险。历经北伐战争血与火的洗礼、土地革命的风云突变、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解放战争的狂飙席卷。
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的探索。在前进的道路上,共产党一次次面临艰难的重大抉择,又一次次夺取历史性的巨大胜利。
从黄洋界上的炮声隆隆,到穿湘江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草地的九死一生;从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到开国大典全国人民的扬眉吐气;从民族振兴序曲的奏响,到不忘初心的同心逐梦,再到一带一路的风雨兼程。
在一百年的漫长征途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披荆斩棘,历尽磨难,付出巨大的代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部气吞山河的壮丽史章。
一百年风雨沧桑,一百年阔步前行!没有一种凝聚力,能如此持久;没有一种收获,能如此丰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百年党的光辉历程,就像一幅气势恢宏又精彩纷呈的画卷,已深深地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百年历史昭示后人,党的成功经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远值得继承和发扬!
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路途在脚下。为了实现伟大的复兴之梦,让我们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努力拼搏、奋发图强!满怀豪情去迎接新的挑战!
END
排版 | 135编辑器
图片 | 请自行替换
文字 | 来源网络使用时请替换
头部贴纸 | 比格设计(可商用)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永登县民乐乡党委政府玉门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甘肃兴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古浪县干城乡党委政府
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永登县民乐乡党委政府玉门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甘肃兴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古浪县干城乡党委政府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党中央决定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全国百所高校研究生积极响应,共同开展“百校研究生颂百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网络接力学习‘四史’活动”。
活动旨在通过百校研究生网络接力互动形式,在广大研究生中深入开展以党史学习为重点的“四史”教育。
活动将通过全国100余所高校研究生、连续100余天网上接力、讲述好100余辑革命先辈故事的形式,展示中国研究生群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传承革命先辈崇高精神、勇立新时代潮头、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精神风貌。
今天,厦门大学迎来了她的百岁诞辰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100年优良办学传统的历史积淀是厦大宝贵的精神财富“四种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代厦大人自强不息,奋勇拼搏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今天百所高校研究生接力讲述“四史”活动走进厦门大学我们接过@四川师范大学的接力棒为您讲述厦门大学四种精神背后的故事
持续点击~唤醒小百小厦
01爱国精神——陈嘉庚
一位爱国侨领与一个伟大政党的不解之缘
1921年,怀抱教育救国宏愿的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爱国是这所百年学府的天然基因。1940年陈嘉庚回国考察,所见所感让他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一次重大转折:
1940年延安之行让他“如拨云雾见青天”
故事要从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窑洞会见陈嘉庚说起。
在此之前,陈嘉庚对共产党不甚了解。陈嘉庚纪念馆研究中心主任林东霞说,1940年的延安之行,让陈嘉庚的政治立场发生了根本转折,让他“如拨云雾见青天”,从而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陈嘉庚领导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南洋华侨支援祖国抗战。1939年冬,他发起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回国考察国内战争状况、民众生活情况。
陈嘉庚顺利到达延安慰问抗战军民
1940年5月31日陈嘉庚来到延安,广泛接触共产党领袖和各界人士,悉心考察研究,短短9天里看到了与重庆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迨至延安则长衣马褂、唇红旗袍、官吏营业、滥设机关及酒楼应酬,诸有损无益各项,都绝迹不见。”
陈嘉庚在与共产党领袖们接触时,不仅听其言,更注重观其行。他看到毛泽东在杨家岭所居住、办公的窑洞摆设十分简单,仅一张陈旧的办公桌、几张长短高低不等的木头凳子。
陈嘉庚与毛泽东交谈间,几名来自南洋的学生跑来见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惊讶地发现,这些学生进门不必敬礼,自己找把椅子就坐下参加谈话,毫无拘束。
几天后,朱德陪同陈嘉庚参观延安第四军校,一名打篮球的学生向朱德呼喊:“总司令来比赛一场!”朱德脱去外衣就上阵,与学生们比赛。
见此情此景,陈嘉庚感慨,这个山沟里的政党质朴廉洁,与人民的关系水乳交融,还有上上下下饱满向上的精神状态,让他深受触动。
延安军民热烈欢迎陈嘉庚
一座集美解放纪念碑:
碑高28米 象征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创建新中国
1949年9月23日,集美解放,10月17日厦门解放。几个月后,陈嘉庚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走在集美学村的道路上,查看被战争破坏的情况。
来到一栋楼前,墙上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八十五师司令部、政治部布告。正文是:“查集美学校为华侨民主人士陈嘉庚所创、规模较大的学校,希我各部队人员尽量不进驻该校,并坚决予以保护,严禁搬移或损破该校一切教育用具及房屋、树木,仰各切实遵照为要。”
透过这一布告,陈嘉庚看到了一支新型的军队,以及领导这支军队的政党。
为纪念解放集美而英勇牺牲的解放军战士,陈嘉庚在鳌园修建了集美解放纪念碑。作为鳌园主体建筑,纪念碑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28年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碑身上苍劲潇洒有力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是毛泽东于1952年5月16日亲笔题写。
陈嘉庚与毛泽东的合影
两个闪闪发光的“红色摇篮”:
他创办的学校成为厦门革命发源地
细数陈嘉庚和中国共产党的缘分,还有一个细节不能错过:尽管陈嘉庚先生是无党无派之人,但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创办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成为党团进步组织的红色摇篮。
1925年6月,闽西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共青团厦门支部在现在的集美小学三立楼成立。三立楼被称为厦门革命的发源地。
1926年2月,在厦大囊萤楼111室宿舍,罗扬才、罗秋天、李觉民三位共产党员热血激昂,在此宣告了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的诞生。
同年4月,集美学校师范部和集美小学分别成立中共支部,与厦大支部一起,成为闽西南最早的三个党支部。
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因此被誉为厦门“革命摇篮”,闽西、闽西南和厦门地区革命的发源地。厦门乃至福建的现代革命史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
厦门大学、集美学校涌现出不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其中,罗扬才、罗明、陈乃昌、蓝裕业、李觉民、刘端生、邱泮林、朱积垒等人,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为闽西南地区党团的建设发展做了突出贡献。
02革命精神——罗扬才
福建工人运动的一面旗帜
罗扬才烈士是厦门大学学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建厦门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领袖,中国共产党福建地方组织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他短暂的一生,可归纳为四个第一:
厦门第一个共产党员
厦门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书记
厦门第一个总工会委员长
厦门第一个革命烈士
他的革命事迹,在福建革命历史上留下了积极的影响,是一面永远闪光的旗帜。
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厦门大学学生会推举罗扬才等人协助该会进行声援五卅运动及组织厦门学生联合会事宜。罗扬才不仅组织学生集会示威游行和罢课,还深入工厂发动工人。这是罗扬才发动工人运动的开始,也是大革命时期厦门工人运动的先声。
1925.11罗扬才代表厦门学生联合会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两广地区大学生代表大会,被大会临时党支部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
厦门大学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罗扬才担任党支部书记。
1926.07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罗扬才为迎接北伐军入闽,在厦门工人中积极开展活动。
1926.10
10月,北伐军进入闽西挺进闽南。胜利消息传来,厦门工人极为振奋,在罗扬才的领导下,厦门工人掀起一场以“二五”加薪为目标的“罢山罢海”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1927.01
在“罢山罢海”的高潮中,厦门总工会于1927年1月24日成立,罗扬才任委员长
1927.04
4月9日,国民党右派在厦门发动反革命政变,将罗扬才、杨世宁、黄埔树三人“请去”,关在海军司令部内。
1927.05
5月23日,罗扬才等被押赴福州。在福州狱中,罗扬才大义凛然,坚持斗争,慷慨激昂地向狱友宣传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主张,并将随身物品赠送狱友。他还写信给闽南临委,希望“踏着革命先烈的血迹继续前进”。
1927.06
6月2日,罗扬才高唱《国际歌》走上刑场,英勇就义,时年22岁。
罗扬才把壮丽的青春全部贡献给党,贡献给厦门工人运动。周恩来在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汕头,会见从福建来的同志时,就曾对罗扬才的牺牲表示深切的悼念。厦门工人阶级更是怀念他,把他作为革命的榜样。他牺牲后多年,每当他的忌辰,厦门工人都秘密集会悼念。1930年,厦门工人还擎着他的相片,举行悲壮的游行。
罗扬才的一生虽短暂,但他的事业和精神却永存!
03自强精神——萨本栋
烽火汀州的不朽情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以一个士兵失踪为借口,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便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至此,“七七事变”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在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刻识破了日军的狼子野心,于7月8日第一时间发出了全国通电,发出了“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的呼声,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
与此同时,厦门大学于1937年7月1日由私立大学改为国立大学。7月6日,萨本栋被正式任命为厦大校长。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神州大地烽火连天。不久,战火就烧到了祖国东南沿海。
同年9月4日,厦门开始遭到日军的空袭与炮击,无情的炮火击碎了鹭岛的宁静,偌大的厦门,已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他与有关方面研究后,决定把厦大内迁到山城长汀。是时,从厦门到长汀关山阻隔,交通不便。他周密筹划,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历尽艰辛,终于安全抵达长汀城。
萨本栋(二排左四)在长汀厦大校门前与部分教师合影
边远山区,没有电力,这给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带来了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电机工程专家的他,带领几位理工科助教和仪器管理员,把学校配给自己的小车发动机拆下来,连接交流发电机,向教室和阅览室供电,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光明。
当时,日军飞机三天两头飞到长汀轰炸骚扰。每当空袭警报响起,他总是站在防空洞口指挥师生,自己最后一个进洞。当空袭警报解除后,他又是全校第一个出防空洞的。艰危的时局,使得师生从信念到风尚都彻底转变。师生们埋头苦干,以期拯救国家民族。他以一人之身,领全校之业。
这期间,他患了严重的胃病,有时卧床不起。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功课,他就让学生到他的床前听讲。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同样激荡于心,他们组织了宣传队,课余到乡间宣传抗战,鼓舞民众的抗敌信心。战时的长汀,中小学师资缺乏,许多厦大人积极承担了教学的重任,数以千计的汀州学子在他们的教育下茁壮成长。
在那个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极差的穷乡僻壤,厦大全体师生箪路蓝缕,在校长萨本栋博士的带领下,艰苦创业,发愤图强。在1940、1941两年举行的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业竞试,厦大蝉联第一。
厦大师生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遍得好评,英、美一些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长汀参观考察后大为感慨,认为是“印度加尔各答以东最完美的大学”。而校长萨本栋与师生同甘苦共患难,深受厦大师生的爱戴与敬仰,成了厦大长汀艰苦办学自强精神的代表。
04科学精神——王亚南、陈景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亚南(1901-1969),字渔邨,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奠基人、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国科学院前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常委,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38年,他与郭大力合译的《资本论》三大卷全译本由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资本论》的全译本,它开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是第一位从理论高度来分析官僚资本,并因极力倡导“应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研究经济学”而闻名于世。
王亚南先生毕生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他与郭大力合作翻译出版了首部《资本论》中文全译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亚南在理论研究中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他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颂。
陈景润(1933-1996),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部委员(院士)。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其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
1933年,陈景润出生于福州市郊,虽然家境贫寒,但童年沉浸在数学王国中,倒也自得其乐。1953年,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数理系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四中教书。但是南北口音的差异和不善表达的教学方式,使得陈景润很快就被解聘了。离开北京后,他回到福州摆起书摊,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得知后,将他带回了厦大。
陈景润在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开始朝着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发起冲刺。哥德巴赫猜想被形容为皇冠上的明珠,自18世纪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1+1以来的两个多世纪里,诸多欧美数学大师都想接近夺取这颗明珠。
1966年,陈景润用自己改进了的筛法,证明了“1+2”(《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是哥德巴赫猜想最接近1+1的论证。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发表“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轰动了整个国际数学界,其加权筛法更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开幕。陈景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5500多名代表一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神州大地刮起科学春风,陈景润成为改革开放初期鼓舞人们的精神动力,他的科研精神和爱国情怀,感动并影响了无数年轻人奉献祖国科学事业。
厦门大学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传统,在长期的求真、求知的风雨历程中,形成了厦大独特的“四种精神”:
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
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
以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
以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
这四种精神是厦门大学100年优良办学传统的历史积淀,是厦大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种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厦大人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注:本文内容由原发布单位负责。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
下一段党史故事,由你们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发起主办单位:《中国研究生》编辑部
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本期主办单位:厦门大学研究生会
本期承办单位:“厦门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平台
你可能感兴趣:
图文 | 厦门大学研究生会
排版 | 宋华尚
责编 | 江亚柔 曹境 吴宗旺